古代防冤有高招?
古代如何防范审判出错?
“罪疑惟轻”原则
古代在审案的过程中有个原则叫“罪疑惟轻”,就是为了排斥错案。西周时期,我朝就开始倡导罪疑从轻的原则,认为对犯罪存疑的,可以从轻处理,或者进行赦免。《左传》中更提出“与其杀不辜,宁失不经”,几乎是推到了类似今日“疑罪从无”的地步。为了确认疑案,西周还实行“三刺之法”。对于重大的疑难案件,经过三道程序来决定,“一曰讯群臣,二曰讯群吏,三曰讯万民”。只有经过广泛地听取意见,严格的法庭审理,才能最终定案。只要确定是疑罪,就采取从轻、从赎或赦免的办法来处理,这样极大地避免了错案的发生。
“出入人罪”的法官责任制
为了避免错案的发生,古代有专门的法官责任制度。早在秦代,就形成了不直、纵囚与失刑三个具体的有关出入人罪的罪名。到了汉代,出罪与入罪的概念更加规范化,对司法官的处罚相当严厉。隋唐时期,出入人罪的法律规定更为完善,在律典中针对司法官出入人罪的具体情节,规定有详细的处置规则。故意出入人罪的,要反坐法官。也就是说被告本来无罪而法官虚构成罪,那就以法官所虚构之罪处罚法官;如果是过失出入人罪,均比照故意出入人罪减等处罚,过失入罪者,各减三等,过失出罪者,各减五等。唐代还专门规定非故意或过失出入人罪的责任,如果案件经复审仍未得实情,即使原审法官有出入人罪之嫌,但显然既非出自故意,也非出于过失,属情有可原,在承担责任时比照过失出入人罪各减二等。在宋代,对于“失出人罪”,即法官因为过失而重罪轻判或放纵了罪犯,处罚很轻;对“失入人罪”,即法官因过失而轻罪重判,或者将无罪者入罪,处罚则很严,“失入一人有罚,失出百人无罪。”
古代“断错”了案如何处置?
司法问责制度,根本上是为了减少和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。那么,万一案子判错了,怎么办?中国古代主要有同职公坐、援法断罪、违法宣判、出入人罪、淹禁不决等五种情况,分别论罪。其中,最突出的是“同职公坐”责任。
所谓“同职公坐”,是指所有参与具体办案的人员,在判决书上均要签字,如果将案件错判了,均负有连带责任,即过去常说的“连坐”。《唐律疏议·名例》“同职犯公坐”条,“诸同职犯公坐者,长官为一等,通判官为一等,判官为一等,主典为一等,各以所由为首。”可见,即便无私心、无腐败,仅仅是工作失误,从上到下四级责任人都要接受相应的处罚。
如果非工作失误,采取虚构事实、增减案情的办法,将案子错判,有罪者判无罪,无罪者判有罪,或者重罪轻判、轻罪重判,即所谓“出入人罪”,惩罚更重,法官要遭“反坐”:判处和犯人相同的罪行,即误判犯人死刑的,出事法官也犯死罪,且“死罪不减”。
“反坐制度”继承了先秦判罚不公“其罪惟均”的刑法思想,此制度在汉代已施行,汉顺帝建康元年(公元144年),零陵太守刘康,因为“坐杀无辜,下狱死”。
法官依法审案,“援法断罪”,否则问题很严重。据《商君书·赏刑》,先秦时如果法官不执行君王法令,将被判处死刑,而且父母、兄弟、老婆都跟着他倒霉。这一点进入封建时代后,有所减轻,但也要领“笞刑”,唐、宋及明、清法律中都规定:“违者笞三十”。
也许你还喜欢阅读:
频道热点
07月热门
07月最赞
赞助推荐
07月猜你喜欢
- 1 湖南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长沙橘子
- 2 老人文物被警方暂存26年 法院称警
- 3 看看国外的医疗事故是怎么处理 手
- 4 "莆田系"医院再曝光 少女手术后
- 5 迷人的保姆和她女儿口里满满的水一
- 6 修长美腿长1米3的俄罗斯美女 欲挑
- 7 章莹颖案告破因担心迟到坐上了嫌犯
- 8 广东少年猥亵10岁女孩未遂 供述称
- 9 辽宁一女子只穿内衣裤倒挂电线上
- 10 韩国美女警察自拍照发网上 涉嫌泄
- 11 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下水 技术远超
- 12 思聪女友豆得儿晒毕业照 与男同学
- 13 IGOFX金融诈骗组织骗取300亿 总头
- 14 韩国军方称朝鲜发射一枚弹道导弹
- 15 夫妻吵架妻子情急跳湖 丈夫跳湖救
- 16 李晨牵手为范冰冰护驾 白T短裤秀大
- 17 辽宁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市民一早
- 18 广西女孩被同学暴打并拍下裸照发到
- 19 那一晚我在嫂子的胯下横冲直撞来回
- 20 慢慢扒开少女的嫩瓣 清澈的水喷了
- 21 泰国司机强奸打劫中国女游客 指认
- 22 贵州黔西南天然气管发生燃烧爆炸
- 23 江湖传闻王思聪豆得儿分手 豆得儿i
- 24 中印军人对峙最新视频截图 战士手
- 25 男子超市殴打亲生女儿致轻伤 被拘
- 26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日发射 “胖五
- 27 中印洞朗地区对峙最新讯 双方都已
- 28 男子用无人机直播偷拍女子裸居画面
- 29 杨幂夏日清凉写真大片 香肩锁骨性
- 30 20万纸币现金放床下3年受潮发霉 银